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

A-   A+
發(fā)表時間:2025年05月12日    來源:湖北文明網

現(xiàn)將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,面向社會征求意見,公示期3天。對候選人的意見,請于2025年5月15日前通過電話、信件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。

地址:武漢市武昌區(qū)水果湖省委大院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;

郵編:430071;

電話:027-87238963;

電子郵箱:hbwcnr@vip.163.com

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

2025年5月12日

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建議名單及事跡簡介

陳帥偉事跡簡介

陳帥偉,男,1989年6月生,武漢媒介盒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(jiān)。2024年7月14日下午5時左右,陳帥偉陪同妻子、女兒在武漢市蘭亭公園九峰水庫附近游玩時發(fā)現(xiàn)隗景瑞母子三人意外落水,他毫不猶豫跳入水中,用盡全力成功營救三人后,因水性不佳、體力不支沉入水底數(shù)分鐘,被周圍的群眾搜救上岸。經送同濟醫(yī)院光谷院區(qū)搶救,陳帥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(wěn),但因腦部受傷,記憶僅部分恢復,不能正常行走,目前能用簡單的詞語跟家人做一些交流,但仍需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。2024年8月15日,武漢市東湖高新區(qū)政法委向陳帥偉授予“見義勇為先進個人”榮譽,10月9日,陳帥偉被中央政法委評為“2024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勇士”。陳帥偉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劉小紅事跡簡介

劉小紅,女,1968年10月生,漢族,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“大冶刺繡”代表性傳承人。40多年來,劉小紅苦練繡功、潛心鉆研、傳承繡技,先后申報專利11項,作品版權43項,作品20多次榮獲國家級、省級獎項,培訓“繡娘”萬人以上。2016年刺繡《星云之夢》登上太空,她讓“大冶刺繡”“小紅繡”載入史冊并成為品牌。近年來,劉小紅曾榮獲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、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、荊楚楷模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、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。

姜遠海、樂文喜事跡簡介

姜遠海,男,1956年2月生,中共黨員;樂文喜,女,1955年7月生。夫妻倆均是十堰市鄖西縣店子鎮(zhèn)瓦架子村村民。姜遠海自幼與爺爺奶奶、姑姑共同生活,姑姑雖然先天聾啞、智力殘疾,卻以母性本能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愛。這份深情讓姜遠海視姑姑如母,成年后毅然接過照顧重擔。1978年,他與樂文喜結為夫妻,兩人攜手將姑姑接到家中贍養(yǎng)。為守護姑姑,他們放棄外出務工,樂文喜日日為姑姑擦洗更衣、烹制軟食,姜遠海田間勞作為生。即便姑姑多次走失、摔傷,夫婦倆始終不離不棄,以糖水喂飲、草藥敷傷的溫情,數(shù)度將她從生死邊緣拉回。44載寒來暑往,姜貴芝在晚輩呵護下安享89歲高齡。如今,姜遠海夫婦的孝行已化作浸潤鄉(xiāng)鄰的春風:女兒、孫女延續(xù)善舉,村中矛盾常因他們的勸導化解。

王小亮事跡簡介

王小亮,男,1989年5月生,襄陽中通快遞紫貞承包區(qū)負責人。22歲意外失去右臂,他在挫折中自強不息,練就了單手打包快遞僅需20秒的絕技,日送快遞400多件。10年來,他積極開創(chuàng)快遞事業(yè),接連盤下7個快遞店,帶動父母、堂姐、表哥等8人從農村到城市創(chuàng)業(yè)、就業(yè),并為6人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步入互聯(lián)網時代,他苦學計算機知識、數(shù)智化技術,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快遞行業(yè)轉型升級,建成了襄陽市第一家24小時無人智能化驛站。他自強不息的故事被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光明日報、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。先后榮獲湖北省自強模范、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、湖北向上向善青年、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。王小亮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何立玲事跡簡介

何立玲,女,中共黨員,1991年9月生,襄陽市??悼h城關鎮(zhèn)個體經營戶。何立玲畢業(yè)于襄陽職業(yè)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她雖經商賣家具,卻一直不忘特教教師夢。自2014年起,她到??悼h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志愿者教師,每周四到學校上半天班,承擔培智班的語言訓練、唱游與律動等課程教學,十一年如一日從未間斷,不圖任何回報。自備零食、玩具、學具等“強化物”激發(fā)學生學習熱情,累計捐贈物資2.5萬元,吸納2名特校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。她積極參與的“行走在大山里的課堂”送教上門志愿服務項目,先后榮獲2022年湖北省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、2023年第九批湖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、2023年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。人民日報、中國網、中新社、學習強國、湖北日報等主流媒體先后宣傳報道個人先進事跡。何立玲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宋來波事跡簡介

宋來波,男,1985年8月生,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(zhèn)分水村村民。他自幼失去雙親,1999年爺爺去世,留下他和哥哥相依為命,次年哥哥意外燒傷,鄉(xiāng)親們湊出115筆捐款給予救助,兩兄弟將他人的幫助記載于“恩情本”上,并相互承諾定要努力成長報鄉(xiāng)恩。2009年哥哥因意外去世,悲傷過后的宋來波帶著哥哥“還情報恩”的囑托更加奮發(fā)圖強,心中的善與愛也讓他力所能及幫助了許多人,24年后,宋來波回鄉(xiāng)兌現(xiàn)了與亡兄的承諾,找到當年的“恩情本”,翻倍向恩人還情報恩。其知恩圖報、踐行承諾的事跡被人民日報、農民日報、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爭相報道,并獲得億萬網友稱贊。宋來波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熊兆珍事跡簡介

熊兆珍,女,1969年6月生,宜昌市夷陵區(qū)龍泉鎮(zhèn)羅家畈村三組村民。1989年,和前任丈夫田國虎結婚伊始,熊兆珍便下定決心要將公婆當親生父母對待。2002年,田國虎和哥哥意外溺水去世,這場事故不僅帶走了丈夫年輕的生命,也帶走了這個家庭往日彌散的甜蜜和幸福,更是把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兒子丟給了年僅33歲的她。熊兆珍強忍悲痛,用瘦弱的身軀擎起家庭“頂梁柱”。2004年她放棄宜昌城區(qū)好親事,表明再婚條件:男方必須上門,共同照顧公婆。后來,熊兆珍與李自兵相識,李自兵被她的孝心所動,自愿上門承擔老人撫養(yǎng)責任。兩個人撐起了六老兩小的家庭。36年來,熊兆珍盡心盡力贍養(yǎng)老人,無一聲怨言,在她的操持下,一家人現(xiàn)如今幸福美滿。熊兆珍獲“湖北好人”稱號,其事跡被學習強國、湖北日報等報道。

方北松事跡簡介

方北松,男,中共黨員,1966年12月生,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兼中心主任。方北松自1988年7月投身文保事業(yè)后,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文物保護科研、應用和推廣工作,是文保領域出色的學術帶頭人。近年來,主持完成4000余件飽水木漆器、300余件出土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;主持完成18萬余枚簡牘脫色,及13萬余枚簡牘的脫水,主持保護的飽水簡牘占全國同期保護總量的80%以上;申請發(fā)明專利11項,其中以第一發(fā)明人獲得國家專利3項,發(fā)表論文30余篇(含SCI檢索刊物文章5篇);成立的“技能大師工作室”作為“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”的核心科研團隊,為簡牘類文化遺產的“延年益壽”提供了技術支撐、人才支撐。曾榮獲《湖北省標準創(chuàng)新貢獻獎》三等獎、湖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、“全國文物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“荊楚楷?!睒s譽稱號。

陳晉事跡簡介

陳晉,男,1977年5月生,中共黨員,鄂州市拘留所原所長。2024年12月31日,他外出執(zhí)勤時突發(fā)腦溢血,搶救無效因公犧牲。從警26年,他以“釘釘子”精神深耕監(jiān)所管理,首創(chuàng)“五心工作法”,教育感化被監(jiān)管人員1萬余名。他創(chuàng)新“執(zhí)拘聯(lián)動”模式,化解265起社會矛盾,探索總結出保外就醫(yī)“三十八條”收押注意事項和百種疾病治療方法,入選省監(jiān)管專家?guī)?。他將心理學融入管理,讓看守所成為刑偵“第二戰(zhàn)場”,累計獲線索1183條、助破案975起。在他和監(jiān)管民警努力下,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實現(xiàn)連續(xù)28年安全無事故,拘留所實現(xiàn)連續(xù)11年安全無事故。他先后榮獲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全國優(yōu)秀人民警察”“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雄模范”“湖北好人”等榮譽稱號。陳晉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池漢橋事跡簡介

池漢橋,男,1965年9月生,孝感市孝南區(qū)陡崗鎮(zhèn)紅旗村人。1992年,池漢橋因修建房屋從高處摔下造成高位截癱,但他沒有自暴自棄。2000年在當?shù)貧埪?lián)的幫扶下開始學習家電維修技術,2003年,池漢橋在中國好人穆桂榮的幫助下決心自強自立,好好生活,做穆桂榮那樣的好人;2004年他把手搖輪椅改造成了一輛電動代步車,成為了一名“輪椅志愿者”,開始走家串戶免費幫村民維修家電,累計達萬余件,碰上需要更換零件的,他也只收成本費。二十幾年來,他參與多項志愿服務活動,已經達到1萬多小時的志愿服務記錄,他每天要走20多個鄉(xiāng)灣,活動范圍從最初的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逐步延伸至云夢縣、孝昌縣的一些鄉(xiāng)鎮(zhèn)。在池漢橋的幫助鼓勵下,先后有20多位肢殘人走出陰霾,還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。曾獲湖北省“崗位學雷鋒標兵”“湖北好人”等榮譽。

李賢付事跡簡介

李賢付,男,1955年生,恩施州咸豐縣唐崖鎮(zhèn)兩河口村村民。他懷著對紅軍的感恩,謹記對烈士墓照料的承諾,李賢付接過爺爺、母親傳下來的“接力棒”,精心守護、照料因解放貧苦農民而犧牲的紅軍政委的烈士墓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,三代人已經接力守護了90余年。深刻反映出紅軍和貧苦農民“魚水情深”的真情故事,以及李賢付家族誠實守信的優(yōu)良品格。李賢付先后榮獲“湖北好人”“荊楚最美家庭”“全國最美家庭”等榮譽。

白馬團體事跡簡介

2月4日(正月初七)中午,湖北省仙桃市漢江邊,一場“三人+一馬”的生死救援令人動容。當時,一名男子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,隨時可能被江水沖走,他的女兒在岸邊一邊哭喊一邊沖向江中。危急時刻,在附近策馬馳騁的蘇邵高將女孩拉上岸,他的搭檔依立拜則立刻馭馬沖向江心,同一時間冬泳愛好者劉杭州也跳進水中,拼盡全力游至落水男子身后,和依立拜一人拉、一人推,合力將落水男子救起。5日凌晨5點,跳江救人的“英雄白馬”開始食欲不振,并伴有腹瀉,后發(fā)熱,11日晚,病情突然惡化,經過緊急救治后,情況并未好轉,隨后因突發(fā)腸絞不幸離世。凡人善舉,吸引全國目光。白馬團體的英雄事跡在抖音、微博等平臺登頂熱搜,各大主流新聞平臺相關閱讀總點擊量超“10億”。白馬團體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遞補候選人:

張先英事跡簡介

張先英,女,1969年5月生,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(zhèn)四邑村婦聯(lián)執(zhí)委、村民。張先英家庭始終以孝老愛親為家風內核,牢記總書記“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才能好”的囑托,以勤勞雙手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,以文明鄉(xiāng)風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。2024年11月5日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咸寧市嘉魚縣四邑村張先英家中與其親切交談。5月8日,在家庭建設主題展示全國示范活動暨第二屆湖北省家庭文化節(jié)上,張先英作為四位不同領域代表之一作了家風故事分享。

責任編輯:李歡

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
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5-12 來源:湖北文明網

現(xiàn)將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公示,面向社會征求意見,公示期3天。對候選人的意見,請于2025年5月15日前通過電話、信件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反映。

地址:武漢市武昌區(qū)水果湖省委大院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;

郵編:430071;

電話:027-87238963;

電子郵箱:hbwcnr@vip.163.com

省委宣傳部文明培育處

2025年5月12日

2025年第二批“中國好人榜”湖北省擬推薦候選人建議名單及事跡簡介

陳帥偉事跡簡介

陳帥偉,男,1989年6月生,武漢媒介盒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(jiān)。2024年7月14日下午5時左右,陳帥偉陪同妻子、女兒在武漢市蘭亭公園九峰水庫附近游玩時發(fā)現(xiàn)隗景瑞母子三人意外落水,他毫不猶豫跳入水中,用盡全力成功營救三人后,因水性不佳、體力不支沉入水底數(shù)分鐘,被周圍的群眾搜救上岸。經送同濟醫(yī)院光谷院區(qū)搶救,陳帥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(wěn),但因腦部受傷,記憶僅部分恢復,不能正常行走,目前能用簡單的詞語跟家人做一些交流,但仍需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。2024年8月15日,武漢市東湖高新區(qū)政法委向陳帥偉授予“見義勇為先進個人”榮譽,10月9日,陳帥偉被中央政法委評為“2024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勇士”。陳帥偉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劉小紅事跡簡介

劉小紅,女,1968年10月生,漢族,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“大冶刺繡”代表性傳承人。40多年來,劉小紅苦練繡功、潛心鉆研、傳承繡技,先后申報專利11項,作品版權43項,作品20多次榮獲國家級、省級獎項,培訓“繡娘”萬人以上。2016年刺繡《星云之夢》登上太空,她讓“大冶刺繡”“小紅繡”載入史冊并成為品牌。近年來,劉小紅曾榮獲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、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、荊楚楷模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、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。

姜遠海、樂文喜事跡簡介

姜遠海,男,1956年2月生,中共黨員;樂文喜,女,1955年7月生。夫妻倆均是十堰市鄖西縣店子鎮(zhèn)瓦架子村村民。姜遠海自幼與爺爺奶奶、姑姑共同生活,姑姑雖然先天聾啞、智力殘疾,卻以母性本能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愛。這份深情讓姜遠海視姑姑如母,成年后毅然接過照顧重擔。1978年,他與樂文喜結為夫妻,兩人攜手將姑姑接到家中贍養(yǎng)。為守護姑姑,他們放棄外出務工,樂文喜日日為姑姑擦洗更衣、烹制軟食,姜遠海田間勞作為生。即便姑姑多次走失、摔傷,夫婦倆始終不離不棄,以糖水喂飲、草藥敷傷的溫情,數(shù)度將她從生死邊緣拉回。44載寒來暑往,姜貴芝在晚輩呵護下安享89歲高齡。如今,姜遠海夫婦的孝行已化作浸潤鄉(xiāng)鄰的春風:女兒、孫女延續(xù)善舉,村中矛盾常因他們的勸導化解。

王小亮事跡簡介

王小亮,男,1989年5月生,襄陽中通快遞紫貞承包區(qū)負責人。22歲意外失去右臂,他在挫折中自強不息,練就了單手打包快遞僅需20秒的絕技,日送快遞400多件。10年來,他積極開創(chuàng)快遞事業(yè),接連盤下7個快遞店,帶動父母、堂姐、表哥等8人從農村到城市創(chuàng)業(yè)、就業(yè),并為6人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步入互聯(lián)網時代,他苦學計算機知識、數(shù)智化技術,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快遞行業(yè)轉型升級,建成了襄陽市第一家24小時無人智能化驛站。他自強不息的故事被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光明日報、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。先后榮獲湖北省自強模范、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、湖北向上向善青年、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。王小亮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何立玲事跡簡介

何立玲,女,中共黨員,1991年9月生,襄陽市??悼h城關鎮(zhèn)個體經營戶。何立玲畢業(yè)于襄陽職業(yè)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她雖經商賣家具,卻一直不忘特教教師夢。自2014年起,她到??悼h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志愿者教師,每周四到學校上半天班,承擔培智班的語言訓練、唱游與律動等課程教學,十一年如一日從未間斷,不圖任何回報。自備零食、玩具、學具等“強化物”激發(fā)學生學習熱情,累計捐贈物資2.5萬元,吸納2名特校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。她積極參與的“行走在大山里的課堂”送教上門志愿服務項目,先后榮獲2022年湖北省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、2023年第九批湖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、2023年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。人民日報、中國網、中新社、學習強國、湖北日報等主流媒體先后宣傳報道個人先進事跡。何立玲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宋來波事跡簡介

宋來波,男,1985年8月生,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(zhèn)分水村村民。他自幼失去雙親,1999年爺爺去世,留下他和哥哥相依為命,次年哥哥意外燒傷,鄉(xiāng)親們湊出115筆捐款給予救助,兩兄弟將他人的幫助記載于“恩情本”上,并相互承諾定要努力成長報鄉(xiāng)恩。2009年哥哥因意外去世,悲傷過后的宋來波帶著哥哥“還情報恩”的囑托更加奮發(fā)圖強,心中的善與愛也讓他力所能及幫助了許多人,24年后,宋來波回鄉(xiāng)兌現(xiàn)了與亡兄的承諾,找到當年的“恩情本”,翻倍向恩人還情報恩。其知恩圖報、踐行承諾的事跡被人民日報、農民日報、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爭相報道,并獲得億萬網友稱贊。宋來波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熊兆珍事跡簡介

熊兆珍,女,1969年6月生,宜昌市夷陵區(qū)龍泉鎮(zhèn)羅家畈村三組村民。1989年,和前任丈夫田國虎結婚伊始,熊兆珍便下定決心要將公婆當親生父母對待。2002年,田國虎和哥哥意外溺水去世,這場事故不僅帶走了丈夫年輕的生命,也帶走了這個家庭往日彌散的甜蜜和幸福,更是把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兒子丟給了年僅33歲的她。熊兆珍強忍悲痛,用瘦弱的身軀擎起家庭“頂梁柱”。2004年她放棄宜昌城區(qū)好親事,表明再婚條件:男方必須上門,共同照顧公婆。后來,熊兆珍與李自兵相識,李自兵被她的孝心所動,自愿上門承擔老人撫養(yǎng)責任。兩個人撐起了六老兩小的家庭。36年來,熊兆珍盡心盡力贍養(yǎng)老人,無一聲怨言,在她的操持下,一家人現(xiàn)如今幸福美滿。熊兆珍獲“湖北好人”稱號,其事跡被學習強國、湖北日報等報道。

方北松事跡簡介

方北松,男,中共黨員,1966年12月生,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兼中心主任。方北松自1988年7月投身文保事業(yè)后,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文物保護科研、應用和推廣工作,是文保領域出色的學術帶頭人。近年來,主持完成4000余件飽水木漆器、300余件出土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;主持完成18萬余枚簡牘脫色,及13萬余枚簡牘的脫水,主持保護的飽水簡牘占全國同期保護總量的80%以上;申請發(fā)明專利11項,其中以第一發(fā)明人獲得國家專利3項,發(fā)表論文30余篇(含SCI檢索刊物文章5篇);成立的“技能大師工作室”作為“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”的核心科研團隊,為簡牘類文化遺產的“延年益壽”提供了技術支撐、人才支撐。曾榮獲《湖北省標準創(chuàng)新貢獻獎》三等獎、湖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、“全國文物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“荊楚楷?!睒s譽稱號。

陳晉事跡簡介

陳晉,男,1977年5月生,中共黨員,鄂州市拘留所原所長。2024年12月31日,他外出執(zhí)勤時突發(fā)腦溢血,搶救無效因公犧牲。從警26年,他以“釘釘子”精神深耕監(jiān)所管理,首創(chuàng)“五心工作法”,教育感化被監(jiān)管人員1萬余名。他創(chuàng)新“執(zhí)拘聯(lián)動”模式,化解265起社會矛盾,探索總結出保外就醫(yī)“三十八條”收押注意事項和百種疾病治療方法,入選省監(jiān)管專家?guī)?。他將心理學融入管理,讓看守所成為刑偵“第二戰(zhàn)場”,累計獲線索1183條、助破案975起。在他和監(jiān)管民警努力下,鄂州市第一看守所實現(xiàn)連續(xù)28年安全無事故,拘留所實現(xiàn)連續(xù)11年安全無事故。他先后榮獲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全國優(yōu)秀人民警察”“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雄模范”“湖北好人”等榮譽稱號。陳晉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池漢橋事跡簡介

池漢橋,男,1965年9月生,孝感市孝南區(qū)陡崗鎮(zhèn)紅旗村人。1992年,池漢橋因修建房屋從高處摔下造成高位截癱,但他沒有自暴自棄。2000年在當?shù)貧埪?lián)的幫扶下開始學習家電維修技術,2003年,池漢橋在中國好人穆桂榮的幫助下決心自強自立,好好生活,做穆桂榮那樣的好人;2004年他把手搖輪椅改造成了一輛電動代步車,成為了一名“輪椅志愿者”,開始走家串戶免費幫村民維修家電,累計達萬余件,碰上需要更換零件的,他也只收成本費。二十幾年來,他參與多項志愿服務活動,已經達到1萬多小時的志愿服務記錄,他每天要走20多個鄉(xiāng)灣,活動范圍從最初的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逐步延伸至云夢縣、孝昌縣的一些鄉(xiāng)鎮(zhèn)。在池漢橋的幫助鼓勵下,先后有20多位肢殘人走出陰霾,還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。曾獲湖北省“崗位學雷鋒標兵”“湖北好人”等榮譽。

李賢付事跡簡介

李賢付,男,1955年生,恩施州咸豐縣唐崖鎮(zhèn)兩河口村村民。他懷著對紅軍的感恩,謹記對烈士墓照料的承諾,李賢付接過爺爺、母親傳下來的“接力棒”,精心守護、照料因解放貧苦農民而犧牲的紅軍政委的烈士墓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,三代人已經接力守護了90余年。深刻反映出紅軍和貧苦農民“魚水情深”的真情故事,以及李賢付家族誠實守信的優(yōu)良品格。李賢付先后榮獲“湖北好人”“荊楚最美家庭”“全國最美家庭”等榮譽。

白馬團體事跡簡介

2月4日(正月初七)中午,湖北省仙桃市漢江邊,一場“三人+一馬”的生死救援令人動容。當時,一名男子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,隨時可能被江水沖走,他的女兒在岸邊一邊哭喊一邊沖向江中。危急時刻,在附近策馬馳騁的蘇邵高將女孩拉上岸,他的搭檔依立拜則立刻馭馬沖向江心,同一時間冬泳愛好者劉杭州也跳進水中,拼盡全力游至落水男子身后,和依立拜一人拉、一人推,合力將落水男子救起。5日凌晨5點,跳江救人的“英雄白馬”開始食欲不振,并伴有腹瀉,后發(fā)熱,11日晚,病情突然惡化,經過緊急救治后,情況并未好轉,隨后因突發(fā)腸絞不幸離世。凡人善舉,吸引全國目光。白馬團體的英雄事跡在抖音、微博等平臺登頂熱搜,各大主流新聞平臺相關閱讀總點擊量超“10億”。白馬團體入選2025年第一季度“湖北好人”公示名單。

遞補候選人:

張先英事跡簡介

張先英,女,1969年5月生,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(zhèn)四邑村婦聯(lián)執(zhí)委、村民。張先英家庭始終以孝老愛親為家風內核,牢記總書記“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才能好”的囑托,以勤勞雙手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,以文明鄉(xiāng)風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。2024年11月5日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咸寧市嘉魚縣四邑村張先英家中與其親切交談。5月8日,在家庭建設主題展示全國示范活動暨第二屆湖北省家庭文化節(jié)上,張先英作為四位不同領域代表之一作了家風故事分享。
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
技術支持:荊楚網
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