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女兒城:非遺傳承生生不息

A-   A+
發(fā)表時間:2024年11月12日    來源:湖北文明網

游客在繡球門前打卡。(全媒體記者 盧樹彬 攝)

或圍著火塘沉浸在恩施揚琴的動聽旋律中,或通過皮影戲了解楊家將的英勇事跡,或跟著《嗯嘎·女兒會》實景劇演員感受恩施兒女的美好愛情,或在民族風情劇場《施南古韻》中扮演一次施州人……金秋時節(jié),每天約60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因戲齊聚恩施女兒城。

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早在2012年,恩施女兒城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就明確了“非遺+旅游”的文旅融合發(fā)展方向,并成立非遺傳承展演基地。如今,恩施女兒城已成為全國游客向往的熱門打卡地。

以物載文 將非遺元素融入景區(qū)搭建中

“快快快,給我拍一張?!?0月31日,游客一下車,就爭相到恩施女兒城的繡球門打卡。

“這上面的花紋很有特色。”來自安徽省淮南市的游客王貴才說,繡球門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看一看。王貴才口中的繡球門花紋,設計靈感便來源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——土家織錦西蘭卡普。

2023年7月28日,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提檔改造升級一期工程完成,當晚7點,繡球門與西蘭卡普樣式的飄帶墻同時被點亮。據悉,繡球門兩側的土家西蘭卡普樣式飄帶墻長56米,寓意56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
繡球不僅指姻緣繡球,亦有吉祥、喜慶、祝福、長壽之意。這也是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送給游客的第一份祝福。

在景觀打造過程中,恩施女兒城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會將傳統(tǒng)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相應的場景展現出來,彰顯當地特色。

整個景區(qū)運用傳統(tǒng)建筑風格設計,沿著畢茲卡大街、舍巴街漫游,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成排而建,每個點位都是最佳機位,不少穿著民族服飾的游客拍出了滿意的照片。

民俗博物館歷經4次升級擴建,成為再現恩施最古樸、最傳統(tǒng)、最完整、最原生態(tài)的生產生活場景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的基地。

恩施油香、桃片糕、白楊豆干、油茶湯、張關合渣等非遺吃食常駐景區(qū)小吃街。

新建1.2萬平方米文化廣場,配套建設三層吊腳樓式表演舞臺,讓觀眾游恩施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。

如今,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六要素旅游配套設施中,始終有傳統(tǒng)非遺元素參與其中。

“土菜”精做 建設一支一專多能展演團隊

與傳統(tǒng)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,傳統(tǒng)舞蹈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傳統(tǒng)音樂、傳統(tǒng)體育、曲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需要人呈現。

“因收入過低,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臨著后繼無人甚至失傳的窘境?!迸畠撼欠沁z傳承展演基地負責人李毅說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,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。

2013年,在恩施州、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動服務下,基地在武陵山文化生態(tài)走廊范圍聘請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、青年傳習者、民間藝人到公司就職。

傳承隊伍組建起來后,擺手舞、薅草鑼鼓、撒爾嗬、恩施耍耍等非遺展演,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景區(qū)看點、亮點。因表演內容零散、民間藝人表演隨性、人員流動性大、技藝單一等問題,成為景區(qū)在文旅融合發(fā)展道路上面臨的困境。

“只有交往交流交融,才能讓非遺有效傳承、活力不減?!崩钜阏f,建設一支一專多能有活力的團隊至關重要。

2019年9月10日,基地正式啟動“常青樹”人才培訓計劃,推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門傳藝收徒,鼓勵青年員工拜師學藝,為每個員工制定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并進行年終考評……年輕人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,有了生存來源,沒有后顧之憂的他們安心扎根在景區(qū)。

近年來,恩施州、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,恩施市民宗局向基地注入90萬元資金,支持購買樂器、添置服裝,補貼非遺“六進”演出經費。

基地主動引進武陵山區(qū)(鄂西南)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實驗區(qū)內各類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在對員工進行授課培訓的同時,積極幫助員工走出去,支持員工參加研修培訓。其中,主動對接中國音樂學院、吉首大學、華中師范大學、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、湖北民族大學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,開設民族器樂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基礎樂理知識等培訓課程,提升員工技藝水平。

一直以來,基地始終將培養(yǎng)專精型展演人才放在重要位置。當前,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、青年傳習者為骨干、青少年為后備力量的民族文化傳承隊伍體系架構已基本形成,展演隊伍里個個會看曲譜、會演奏樂器、會跳舞蹈。

以文融旅 當好恩施故事的宣傳員

皓月當空,吊腳樓下溪水潺潺,姑娘獨坐,燈光打造逼真3D效果,還原恩施迷人景色……每天晚上7點多,大型民俗歌舞劇《嗯嘎·女兒會》都會在女兒會廣場準時上演。

“就是沖著這個實景劇來的。”“上臺互動體驗感很強。”“里面的建筑、生活用品很有特色,非常吸引我?!薄瓉碜匀珖鞯氐挠慰涂赐暄莩龊筚澆唤^口。

2011年12月,《嗯嘎·女兒會》劇目在首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榮獲第一名。在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下,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借助“2023恩施女兒會”活動契機,將《嗯嘎·女兒會》復排。一出好戲終于再次和觀眾見面,長演不衰,成為展示恩施的又一張文化名片。

“作為武陵山區(qū)(鄂西南)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實驗區(qū)建設的重要陣地,履行企業(yè)社會責任,使命在肩,責無旁貸?!崩钜阏f。

——借助恩施女兒會的巨大品牌效應,非遺傳承展演基地相繼復排推出《火塘歌會》、巴東皮影戲《楊家將》、鶴峰柳子戲《桃花扇選段》、巴東堂戲《山伯訪友》、恩施儺戲《迎神賜?!?、民族管弦樂《變奏龍船調》、恩施花鑼鼓《秋彩》、民族風情劇《施南古韻》、恩施揚琴傳統(tǒng)選段《天官賜?!返攘恋贸?、叫得響的品牌節(jié)目,并進行常態(tài)化演出。2024年1至10月底,累計演出1200余場,吸引300萬人觀演。

——攜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,建設大師工作室,開發(fā)極具恩施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,恩施壩漆、施南一杯茶、西蘭卡普等系列文創(chuàng)產品上線銷售,銷售額達1300萬元。

——推出竹編、剪紙、儺面彩繪、西蘭卡普、恩施民歌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滾龍連廂、漆器髹飾技藝等非遺體驗課程,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、華中師范大學、江漢大學等高校學生來到景區(qū)做課題研究,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更大的舞臺。

探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內容大眾化、生活化、現代化、國際化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傳承探索的路上,女兒城非遺傳承展演基地每一步都走得扎實。(恩施日報 全媒體記者 盧樹彬

責任編輯:李歡

恩施女兒城:非遺傳承生生不息

發(fā)表時間:2024-11-12 來源:湖北文明網

游客在繡球門前打卡。(全媒體記者 盧樹彬 攝)

或圍著火塘沉浸在恩施揚琴的動聽旋律中,或通過皮影戲了解楊家將的英勇事跡,或跟著《嗯嘎·女兒會》實景劇演員感受恩施兒女的美好愛情,或在民族風情劇場《施南古韻》中扮演一次施州人……金秋時節(jié),每天約60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因戲齊聚恩施女兒城。

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早在2012年,恩施女兒城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就明確了“非遺+旅游”的文旅融合發(fā)展方向,并成立非遺傳承展演基地。如今,恩施女兒城已成為全國游客向往的熱門打卡地。

以物載文 將非遺元素融入景區(qū)搭建中

“快快快,給我拍一張?!?0月31日,游客一下車,就爭相到恩施女兒城的繡球門打卡。

“這上面的花紋很有特色。”來自安徽省淮南市的游客王貴才說,繡球門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看一看。王貴才口中的繡球門花紋,設計靈感便來源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——土家織錦西蘭卡普。

2023年7月28日,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提檔改造升級一期工程完成,當晚7點,繡球門與西蘭卡普樣式的飄帶墻同時被點亮。據悉,繡球門兩側的土家西蘭卡普樣式飄帶墻長56米,寓意56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
繡球不僅指姻緣繡球,亦有吉祥、喜慶、祝福、長壽之意。這也是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送給游客的第一份祝福。

在景觀打造過程中,恩施女兒城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會將傳統(tǒng)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相應的場景展現出來,彰顯當地特色。

整個景區(qū)運用傳統(tǒng)建筑風格設計,沿著畢茲卡大街、舍巴街漫游,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成排而建,每個點位都是最佳機位,不少穿著民族服飾的游客拍出了滿意的照片。

民俗博物館歷經4次升級擴建,成為再現恩施最古樸、最傳統(tǒng)、最完整、最原生態(tài)的生產生活場景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的基地。

恩施油香、桃片糕、白楊豆干、油茶湯、張關合渣等非遺吃食常駐景區(qū)小吃街。

新建1.2萬平方米文化廣場,配套建設三層吊腳樓式表演舞臺,讓觀眾游恩施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。

如今,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六要素旅游配套設施中,始終有傳統(tǒng)非遺元素參與其中。

“土菜”精做 建設一支一專多能展演團隊

與傳統(tǒng)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,傳統(tǒng)舞蹈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傳統(tǒng)音樂、傳統(tǒng)體育、曲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需要人呈現。

“因收入過低,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臨著后繼無人甚至失傳的窘境?!迸畠撼欠沁z傳承展演基地負責人李毅說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,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。

2013年,在恩施州、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動服務下,基地在武陵山文化生態(tài)走廊范圍聘請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、青年傳習者、民間藝人到公司就職。

傳承隊伍組建起來后,擺手舞、薅草鑼鼓、撒爾嗬、恩施耍耍等非遺展演,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景區(qū)看點、亮點。因表演內容零散、民間藝人表演隨性、人員流動性大、技藝單一等問題,成為景區(qū)在文旅融合發(fā)展道路上面臨的困境。

“只有交往交流交融,才能讓非遺有效傳承、活力不減?!崩钜阏f,建設一支一專多能有活力的團隊至關重要。

2019年9月10日,基地正式啟動“常青樹”人才培訓計劃,推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門傳藝收徒,鼓勵青年員工拜師學藝,為每個員工制定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并進行年終考評……年輕人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,有了生存來源,沒有后顧之憂的他們安心扎根在景區(qū)。

近年來,恩施州、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,恩施市民宗局向基地注入90萬元資金,支持購買樂器、添置服裝,補貼非遺“六進”演出經費。

基地主動引進武陵山區(qū)(鄂西南)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實驗區(qū)內各類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在對員工進行授課培訓的同時,積極幫助員工走出去,支持員工參加研修培訓。其中,主動對接中國音樂學院、吉首大學、華中師范大學、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、湖北民族大學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,開設民族器樂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基礎樂理知識等培訓課程,提升員工技藝水平。

一直以來,基地始終將培養(yǎng)專精型展演人才放在重要位置。當前,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、青年傳習者為骨干、青少年為后備力量的民族文化傳承隊伍體系架構已基本形成,展演隊伍里個個會看曲譜、會演奏樂器、會跳舞蹈。

以文融旅 當好恩施故事的宣傳員

皓月當空,吊腳樓下溪水潺潺,姑娘獨坐,燈光打造逼真3D效果,還原恩施迷人景色……每天晚上7點多,大型民俗歌舞劇《嗯嘎·女兒會》都會在女兒會廣場準時上演。

“就是沖著這個實景劇來的?!薄吧吓_互動體驗感很強?!薄袄锩娴慕ㄖ?、生活用品很有特色,非常吸引我?!薄瓉碜匀珖鞯氐挠慰涂赐暄莩龊筚澆唤^口。

2011年12月,《嗯嘎·女兒會》劇目在首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榮獲第一名。在恩施市文化生態(tài)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下,恩施女兒城景區(qū)借助“2023恩施女兒會”活動契機,將《嗯嘎·女兒會》復排。一出好戲終于再次和觀眾見面,長演不衰,成為展示恩施的又一張文化名片。

“作為武陵山區(qū)(鄂西南)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實驗區(qū)建設的重要陣地,履行企業(yè)社會責任,使命在肩,責無旁貸?!崩钜阏f。

——借助恩施女兒會的巨大品牌效應,非遺傳承展演基地相繼復排推出《火塘歌會》、巴東皮影戲《楊家將》、鶴峰柳子戲《桃花扇選段》、巴東堂戲《山伯訪友》、恩施儺戲《迎神賜福》、民族管弦樂《變奏龍船調》、恩施花鑼鼓《秋彩》、民族風情劇《施南古韻》、恩施揚琴傳統(tǒng)選段《天官賜?!返攘恋贸觥⒔械庙懙钠放乒?jié)目,并進行常態(tài)化演出。2024年1至10月底,累計演出1200余場,吸引300萬人觀演。

——攜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,建設大師工作室,開發(fā)極具恩施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,恩施壩漆、施南一杯茶、西蘭卡普等系列文創(chuàng)產品上線銷售,銷售額達1300萬元。

——推出竹編、剪紙、儺面彩繪、西蘭卡普、恩施民歌、傳統(tǒng)戲劇、滾龍連廂、漆器髹飾技藝等非遺體驗課程,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、華中師范大學、江漢大學等高校學生來到景區(qū)做課題研究,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更大的舞臺。

探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內容大眾化、生活化、現代化、國際化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傳承探索的路上,女兒城非遺傳承展演基地每一步都走得扎實。(恩施日報 全媒體記者 盧樹彬
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
技術支持:荊楚網
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